學長學姐說(1)| 數學怎麼學?

發布時間:2022-11-09 責任編輯:王思永 審核人:周新華  來源:學工線 

丁曉丹《如何走好數學這條路》



丁曉丹,2003网站太阳集团17級數學2班學生。在本科學習期間學習成績優異,曾獲國家獎學金一次,國家勵志獎學金兩次。除學習外,丁曉丹還熱衷于公益事業,連續兩年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,并被評為“校級先進個人”。所在團隊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榮獲第九屆挑戰杯銅獎。大二至大三學年擔任計數學院學生黨務助理榮獲“優秀學生幹部”,擔任校心理部月湖心泉編輯部部長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和推文。2021年5月榮獲“湖南省優秀畢業生”稱号。丁曉丹現攻讀于長沙理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碩士學位,2021年11月榮獲“研究生一等獎學金”。

學姐說:我曾也和大多數同學一樣,聽到數學就頭疼,但在大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我慢慢改變了這種态度。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對待數學的轉變過程,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數學。

興趣都是自己找的

說實話,我對數學的興趣不如我對生物學的興趣,然而在我接觸到大學數學後,我發覺數學似乎并非那般枯燥無味,它也可以很浪漫。記得在上離散數學這門課時,我學到了Huffman Tree,在了解它的計算後,有一天突發奇想的利用它創作了“I MISS YOU”的計算。那時候自己偷偷竊喜了好久,但我沒好意思去找老師求證,怕他認為我心術不正。整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是快樂的,在每一步的設計中都透露着我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。

重點是個重點

無論今後是考研還是學習,無論是數學還是其他學科,重點的把握就代表着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。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:“數學知識太多了,我們不可能統統掌握,所以隻能在衆多的數學分支裡,挑選那些最重要的進行學習”。我們知道大學不再像高中,很多時候都是以我們自學為主,沒有了老師的重點提醒,我們如何去找到重點呢?在閱讀一本書時很多同學總是着急地開始閱讀正文,其實最重要、最核心的内容,作者已經在目錄中告知我們了,每一章節的标題都在告訴我們這一章學什麼、講什麼,所以每次考試複習或是學習時我總是照着目錄複習和學習,這樣的效率會比一個字一個字的讀文字高很多。

堆砌邏輯思維的高牆

從學習數學開始,我們對數學的印象就是“刷題刷題”,但每當我們刷過一套卷或是做完一道題後,再做另一道類似的題目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是會錯,之後無論刷多少遍仍然錯。這時候我總會懷疑自己,我明明已經刷過那麼多道題目了,為什麼我還是做不對?這就是沒有掌握這道題目的邏輯思維,拿到一個題目,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即動筆做,而是應該先聯想它與我學過的哪些知識點有關,其次就是弄清楚這道題的目标,也就是要弄清楚我們要算的或要證明的到底是什麼。最後再通過知識嵌套的層層遞進朝着我們要得的目标推進。

邏輯思維不僅體現在數學解題過程中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它。在面試時我們要在三分鐘時間内向HR展現自己,具有邏輯性的自我介紹能幫助我們簡練自身優勢,将重要信息傳達給面試官。有同學會問,如何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?其實我們在與同學、老師交談的過程中就可以鍛煉。與他人交談,可以不再是漫無目的的交談,而是邏輯嵌套地表達自己最終想表達的意思。在演講時我們也會發現,當自己想表達一個主題時,不是突然的直接進入這個主題,而是有一個引入的鋪墊再緩慢的進入這個主題,在不知不覺中帶動觀衆跟随你的節奏,這樣的演講才深入人心。諸如此類的機會不僅能讓我們自己得到提升,同時也能很好地鍛煉我們的思維與表達能力。

做筆記是個好習慣

俗話說,“好記性不如爛筆頭”,這句話我記了十多年。中學時老師要求我們做筆記的習慣幫助了我更好地學習大學數學。每每看到自己如花一般的書和筆記,心底總是抑制不住喜悅感。

時間不會記得我們學習的過程,但草稿本會記得。學習數學的每一步計算都被定格在草稿本的每一頁中。

也可以定格在手機相冊裡的每一個小方框中。

學會做好計劃

大學裡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計劃,每日計劃、每周計劃都被我寫得滿滿的。現在回頭看,感覺自己大學四年的每一天都很充實。

學習本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

每天的積累、方法的适用、目标的笃定

才能讓我們在學習數學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

 

地址: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2003网站太阳集团 版權所有 © 2003网站太阳集团-首页(欢迎您)